我的建议是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所,实现良性循环。要以企业为主体,不断把成熟的研究成果变成产品,壮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赚钱后资助研究,另外企业还可以给教学提供平台,教学再为生产提供人才、为科研提供人才。
记者:从科研、应用两方面来看,国家政策层面如何推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您有哪些对策建议?
蔡鹤皋院士:政府的作用就是扶植和支持。不是要政府出钱建厂子,而是指政府在产业发展当中要规划,要有前瞻性,起到引导作用,看得要远。2013年年底,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层面的规划指导。近期,工信部又表示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在今年6月9日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把中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从科技部、工信部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都已经感到了提升机器人制造业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研究所、高校、地方政府,都注意到了这个机遇,我们需要尽快把中国机器人制造业发展起来。
但必须注意的是,现在发展机器人不单纯是市场、技术问题,还有政策问题,我认为除了产学研结合,还要加一个“官”,即“官产学研”结合。政府要制定符合机器人产业的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我国目前进口整机机器人是给予减税政策,而进口机器人元器件则要课以重税,这就搞反了。我们不能鼓励购买整个机器人,或者说是整机,不然国内机器人企业如何发展呢?
还有,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迫切,但一般的中小企业又没有能力买进口机器人,所以谁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谁就能成为我国机器人市场上的赢家。因此,政府对生产和使用机器人的企业都应给予一定资金和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