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海德官网
   
未来的工业生产是啥样
来源: | 作者:zhonghaide | 发布时间: 2018-04-18 | 174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智造,‘智’从何来?‘智’从数据中来。”孙丕恕表示,真正的智能制造,要以数据为核心,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造智慧企业大脑,形成企业运营的智能决策、指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将数据作用在制造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流程、工艺、生产和管理的优化升级并产生价值,推动整个制造产业向高端、个性化、定制化、全面服务化迈进。

苗圩表示,工信部将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力度。2018年,将新遴选100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开展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同时,还将开展百万工业企业“上云”行动,培育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3、要本质“融合”,而非简单“合作”

【数据】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从综合PMI产出指数看,今年1至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4.6%,52.9%和54.0%,处于较高景气水平,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平稳较快扩张。

“整体来看,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推进速度也较快,但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进展仍需进一步加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说。

未来,如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孙丕恕认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融合式创新,产业之间要发生本质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合作”。产业之间的数据交流不是简单的相互分享和交换,而是要融合在统一的系统中,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生产形态等。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是互联网企业独享的利器,而是所有企业转型发展新动能。”孙丕恕说,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而言,要加快企业上云,通过人、机、物的互联互通,让来自于生产流程、内部管理和消费市场上的数据动起来、用起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李勇坚认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会带来技术创新,也会带来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这些创新会给传统监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所以应对这些创新出台激励政策,监管原则也应该是包容性的。

“要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打造技术共享平台。”李勇坚表示,从未来发展看,应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鼓励设备共享、创新创业基础条件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形成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技术共享平台,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此外,也有专家建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支持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安全体系能力建设,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支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