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海德官网
   
谁会成为工业4.0的大赢家?
来源: | 作者:bq1203 | 发布时间: 2015-04-21 | 22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与世界的“合唱”

  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发紧密融合,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趋深远,我们向外的目光需要更远更深。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尚难进入到稳步有序的复苏进程中,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面临极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也面临着新形势。对外投资额已超过引资额、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一路一带”建设加速推进、中国主导创建亚投行……无不显示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思路的优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本季度起,全新的“环球视野版”正式与读者见面。在这里,我们看调整、看经验、看动向,深度解读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国际组织动向、国际市场动态、国际产业发展趋势、跨国公司状况等。

  新版面呼唤新状态,引领新作为。这块全新的园地,既需要编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更需要读者热情真挚的关心。我们期待,在编读双方的长期共同努力下,这块版面将砥砺前行,茁壮成长。

  德国提出并推动的“工业4.0”战略,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新一轮浪潮的代名词。这背后,是德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也是全球背景下的制造业回归浪潮。这股浪潮不仅仅将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也将改变普通人的消费行为,并有可能开启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

  “‘工业4.0’不光是技术问题,它深入到制造流程控制、标准制定、安全等诸多方面,是着眼于未来的、引领创新的战略。这不再是一种‘小修小补’式的政策,而是德国结合自身优势,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点。”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寻找新的增长点。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上一轮增长周期的结束,也意味着世界经济新排位的开始。谁先抢到这一‘棒’,谁就将获得巨大的红利,远远超越搭‘便车者’。”

  德国:靠比较优势强身固本

  将信息技术与自身强大的制造及科研能力相结合,是德国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所做出的重要选择。对德国来说,推出“工业4.0”战略,既顺应新技术发展潮流,也是未雨绸缪。

  从技术上来看,近十几年来,全球信息技术进步显著,无线电通讯、3D打印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兴起,为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而更大的动力则来自于德国的危机意识。“德国是个比较务实的民族,并具有忧患意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其看到了未来的挑战。”丁纯说。

  丁纯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尽管依赖汽车、化工、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德国经济呈现相对较好态势,但也感受到了重重压力。德国以出口与贸易立国,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德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其在全球的竞争力。德国在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场危机使德国意识到,若要加强可持续性增长能力,必须进一步巩固其在制造业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此外,近年来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也使得德国引以为傲的制造业颇感压力。随着新市兴场的崛起,新兴市场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大。罗兰贝格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0年,全球制造业销售从3.5万亿欧元增加到2011年的6.5万亿欧元。但各国销售量在总量中的占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欧传统制造业强势国家失去的市场份额超过10%,这部分市场被亚洲、俄罗斯、南美以及非洲等新兴地区“抢占”,后者的工业市场份额因此提升至40%。

在对外经贸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所欧洲中心主任史世伟看来,具有强烈危机感的德国感受到以下挑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上,面临美国挑战。十多年来,从创新的脚步上看,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略逊一筹,这也成为德国推动“工业4.0”的动力。而在制造业领域上,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德国担心,光靠制造业本身,是否能保住其全球经济地位。

  在上一轮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西门子、博世等都是全球顶尖企业。“‘工业4.0’是人和物、物与物的联网,是将信息技术与机械制造相连。因此,德国希望依赖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找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结合点,保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史世伟说。

  全球:制造业回归成潮流

  “工业4.0”的横空出世还具有深刻的全球背景。

  丁纯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虚拟经济膨胀所带来的风险暴露无疑。各国走出危机,更多依赖于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但这些刺激政策不可持续,包括德国在内的全球各国都意识到需要创新,需要有新的引领性的产业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

  实际上,除了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在欧洲,“欧盟2020战略”提出了“智能增长”;在美国,从2009年到2012年,《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相继启动,剑指制造业重振;在日本,“日本再兴战略”成为“安倍经济学”第三只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回归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