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海德官网
   
全球视野下的工业4.0与中国新工业之路
来源: | 作者:bq1203 | 发布时间: 2015-07-22 | 271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一轮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日本?日本在这一轮工业制订过程当中已经落后,是源于日本在信息技术的落后。德国可以成为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提出者,它拥有了强大的软件公司,SAP公司,库卡机器人公司、西门子硬件等研发很强的公司。


  中国很缺少这样强大的工业软件公司以及机器人公司。所以这一轮产业革命德国和美国占据主导权,是第一阵营,中国和日本是第二阵营。


  当然,在未来的工业4.0当中,日本还具有一席之位,因为日本的新材料研发以及技术积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仍会有一些地位,但无法成为标准制订者。


  可以看到,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实施路径和逻辑相反,但是目标一致。美国是以GE公司、IBM这些公司为支持,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德国是以西门子、库卡、SAP这些公司为主导,希望可以从硬件打通到软件。


  无论从软到硬,还是从硬到软,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


  中国选择德国标准的原因


  第一、中国政府认为,德国路径比美国路径更容易实现;第二、美国的工业空心化严重。IT公司出现工业4.0挑战大,缺少基础设施的落地,德国工业技术雄厚,是生产制造基地,生产设备供应商加IT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上,中国政府的策略是,紧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潮流,选择工业4.0,推出中国版的中国制造2025,寻找机会弯道超车,后发先制。


  中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当中能否成为赢家?结论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在起步的战略选择赛跑当中,从来都是可以后发先制的,从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和第三产业的起跑上可以看到,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已经远远胜于硅谷。


  工业4.0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期刚刚开始。预计要30到50年的时间发展引进,按照国家公信部部长所说:德国是从工业3.0串联到工业4.0,中国是2.0、3.0一起并联到4.0。


  中国由于沿海和内地的落差,基础不一样,中国整体上处在2.0和3.0的阶段,所以对中国的企业来说,4.0是一个比较长远的图景,需要很长时间的路来走。需要脚踏实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推进。


  工业4.0的两大目标——智能制造&智能工厂


  第一个目标是智能制造,第二个是智能工厂。过去智能制造商有几种说法:第一数字化制造,第二智慧制造,这些表述都不准确。公信部和中国工程院把中国版的工业4.0的核心目标定义为智能制造,这个词表述非常准确。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体的工厂而言,就是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作为广义概念,智能制造包含五个方面,实现这五个方面的智能化之后,才可以实现大的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是一个巨系统,工业4.0就意味着超复杂的巨系统正在形成,车间里面的机器如同智能手机,通过更新操作系统实现功能升级,通过工业APP实现各种功能,通过API不断拓展制造生态系统。


  所有的机器、产品、零部件、人员、原材料、所有的研发工具、测试验证平台、虚拟产品和工厂,所有的产品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流程,所有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员工,各级供应商以及成千上万的客户。都将是这一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基于云端、管道、端到端的信息复杂的体系正在形成,在这里面,车间的机器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整个操作会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巨系统。


  在智能工厂,德国人希望实现两个概念目标,第一个是机器生产机器,或者说自己生产自己。第二个就是无人工厂,或者是黑灯工厂,或百分百全智能工厂,人与智能机器并存。智能工厂是现代工厂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来加强信息和服务。


  智能工厂的三大特征


  智能工厂的第一个特征是信息基础设施高度互联,包括生产设备、机器人、操作人员、物料和成品;第二是制造过程数据具备实时性,生产数据具有平稳的节拍和到达流,数据的存储与处理也具有实时性;第二个特征是可以利用存储的数据从事数据挖掘分析,有自学习功能,还可以改善不优化制造工艺过程。


  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是从柔性化到敏捷化到智能化再到信息化。


  工业4.0的五个特点


  互联


  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当然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整个世界核心在连接,就像百度一样,在连接人和信息,就像腾讯一样,连接人和人。工业4.0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数据


  当传感器无处不在,智能设备无处不在,智能中端无处不在,连接无处不在,必然的结果就是数据无处不在。


  工业4.0连接和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从去年到今年,马云对微信公众号工业智能化的记者说过,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雷军也讲过,小米本质是一家数据公司,从IT到ET,未来整个社会变成大数据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