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体系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应用生态,具有提升双链稳定性、竞争力的显著优势,在实践中正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格局发生深刻演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成为关乎经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部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有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应对国内外变局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常态化防控对供应链的灵活和弹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逆全球化、俄乌冲突升级等事件给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诸多不可控因素,需要整体产业链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响应、精准决策、协同应对。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体系庞大、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并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作为支撑技术、商品等各类市场要素循环流转的基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方面,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产业联动,确保全球多元化的产业供给网络平稳强健,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制造业大国优势和市场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我国生产函数的数量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不断改变,且面临的资源环境等硬约束逐渐增强。在此背景下,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高断链、缺链风险预防能力,有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要素资源由低技术、低价值环节向高技术、高价值环节有序流动,从而对实现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效能显著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体系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应用生态,具有提升双链稳定性、竞争力的显著优势,在实践中正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
通过数据流连接贯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间等各环节数据流,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为链主企业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长期稳定的协同协作关系,推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支点。如美的厨房电器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通过链接工艺、计划、生产等关键场景数据流,实现C2M全价值链贯通,帮助企业营收提高28%。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为政府部门构建健全的动态监测、预警预测与闭环反馈机制,有效提高政府部门产业管理能力。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系统,已实现对32家重点平台、7900万台工业设备的运行监测,积累了85万个工业模型和28万个工业APP,并通过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和行业特色指数,动态监测产业发展态势,助力行业主管部门精准施策。
基于新技术融合应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应变能力。工业互联网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的天然平台。一方面,通过升级拓展,可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全面连接、全局配置优势,快速感知下游需求、挖掘市场潜在产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弹性供给。如疫情伊始,海尔、用友、浪潮等平台快速整合应急物资信息,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供需对接、物资调配等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深度融合,可加速赋能企业生产体系从大规模、单一性制造向小规模、柔性化生产转型,全面提升产业生产制造附加值。如波司登以消费者为中心,自建服装柔性智能制造全链路集成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智能生产配送、智慧新零售等功能,实现企业生产效率提高4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5%。
促进新模式落地推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地位。一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可以实现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的应用,进而使得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能够有效降低资源获取成本、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加速从单打独斗向产业协同转变,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如中国航发涡轮院自建的航空发动机综合设计平台承载了设计、试制和实验全流程场景,目前已由多家单位组成跨地域协同网络,实现方案论证、设计、仿真、制造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另一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产品的远程控制和数据分析,进而通过数据价值挖掘和利用拓展数字服务领域,在优化存量的同时延展新的市场空间。如三一、中车等企业基于平台开展设备服务、供应链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等延伸业务,实现从“出售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
稳链强链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